鏔字五行属什么?
“鏔”字在字典中的释义如下: 《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戟属。一曰戈属。从金音。”段玉裁注,“今人谓之戟。戟,所以刺器也;鋋,所以拨器也。二者形制迥异,而古今字书皆以‘鋋’为‘戟’、以‘釒′为‘音’者,误矣。”可见,古代“鏔”是指一种像戟的兵器。那么这种兵器的形制是怎样的呢?
《汉书·匈奴传》颜师古注引张晏之言曰:“柲,矛柄也。一曰戟。”又《晋书·裴秀传》言及此兵刃时,裴秀自己还做了生动的比喻,他说:“制为戈矛,头如匕首,以触不直者。”(注:此话中“制为”的“为”字,原本有误,当为“于”)
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古代的戟是一种长兵器,与现在的戟有所不同。现代意义的戟是由戈和矛结合而来的,而古代的戟则是由两种武器——斧和戈——合二为一的。东汉学者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对此有明确的解说,他写道:“戟,有枝钺也。从戈乙声。读若籍。”“乙”读音ye4,四声。说明古代的戟就是由古代的两件兵器——斧和戈——用木料制作支架,使其合体而成。我们可以说,古代所用的戟属于典型的“长兵器”。
不过,虽然古代的戟是长兵器,但并非所有的戟都能像矛一样用来刺敌人。它主要是用来劈砍敌人的。宋代学者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说:“戟本非矛,不能刺,惟劈削而已。”正因为如此,古人曾说戟“不击骑”,意思是说戟不适合用于骑兵之间的战斗。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来:“鏔”在古代是指一种长兵器,其状如戟,但不属于今天的戟系列。它的杀伤方式主要不是刺而是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