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字属五行属什么关系?

郭龙杰郭龙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怡”,《说文》曰:“怡,和也。从心台声。”段玉裁注:台音怡,又如之韵“台骀台泰”“台骀台泰者,水行官之长”是也;台读如哀,又如灰催凡之部皆以台为哀声。可见其本读[tai21],今则入支微矣(按“台”上古在脂微部,与哀同部)。 从心,故亦谓心和悦为怡。 由以上可知,“怡”之本义为“心和悦”之意,与“忄”部诸字相通(例如:愉、怿);而之所以用“台”,是因“台”与“哀”同部,可表“和悦”的意思。从字形来看,“台”即一“心”于一“高”处,表明心情上“愉悦”且站得更高,看得也更远更宽广。 而“台”上古在脂微部,唐五代以后入支微部,故“怡”的繁体写作“怡”。

至于所谓“五行”之说,乃秦汉方术家的产物而已。 据《汉书·艺文志》载:“汉兴,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又《日者》、《易爻》,皆引五行阴阳灾祥祸福之事……”自此,五行被正式纳入儒教体系之中,成为历代儒家的理论基础之一。

关于五行的起源及其发展流变,可参见以下两篇论文: 其中提到: “至成帝时,河平三年(前二年)‘立《五行志》’,始有五行记述专篇。这是史家明确将《五行志》列为纪传史书的附庸的开始,也是将传统的天人感应论正式纳入正史的开始。从此开始了中国史学史上纪事本末体的雏形。” “自东汉郑玄开始,对《尚书》中的《禹贡》作了地理上的解释后,出现了《禹贡》区域地理研究的著作,这就是班固所说的‘京相躁《地理志》’。这种研究《禹贡》的区域地理著作的出现,使《禹贡》从原来单纯的‘图绘疆域’性质的典章制度中分离出来,逐渐发展成为一部独立的区域地理著录来。

由于《禹贡》是《尚书》中的一篇文献,因此,班固便将《禹贡》所记述的地区分为冀州、青州等九州,并将它作为纪传史书中地理志的内容,从而形成了纪传史的志书类型——地理志。由此,我国传统史书中的两大基本体裁,纪传体和编年体之外的一种新的体裁——史志(纪传体断代史)便诞生了。” 总之,所谓的五行,不过是古代人为了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变化而发展出的理论模型罢了~~ 古人对于天地万物、阴阳变幻的理解是很有限的,于是就不得不做出各种假设,试图解释一些他们无法理解的现象或过程(譬如《周易》),五行便是其中之一。但无论怎样,都只能是一种理论的解释或推测,并不能成为现实社会的指导原则。

优质答主

1、【五行】 怡,五行为土。 2、《说文》中解“怡”字为 “心广体胖也”。 3、《礼记·檀弓下》中有载周襄王使太宰以伯鯈赐郑简公之说。 其中解释有: "君之宗庙在焉者,君其舍而弗祀,非亦许穆公不享矣乎!君其祠之。" 也就是说君王的大祭坛,是在国都里的。君主亲自去祭祀是合乎礼仪的。这里说的这个位置就是位于都城正中的大殿所在的位置叫做“社稷”(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天坛)。

4、《尚书·洛诰》记载了周公与成王关于立社建邑的说法: "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岳河海,予何敢知?民何识德?德惟一,动罔不吉;允惟帝其符受命,作新大邑于东方厥土五色。" 大意就是说:我们要观察古人的形象——太阳,月亮和星星,还有高山大海等等,我们怎么知道这些呢?民众又认识多少呢?德只有唯一的一种体现方式,动起来没有不吉祥的。这就是天子应遵循的方法,也就是接受天命的表现。我们要在大邑的东边建造一座新的都城——那里土地肥沃颜色鲜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