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起什么作用?

卞珺平卞珺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艾灸在中医里,属于针灸的一种,是通过经络穴位,运用温和灸、回旋灸或化脓灸等方法来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激发经气(也就是调动体内阳气),达到温经散寒、通痹止痛的作用。 那为什么要起这个作用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现代人普遍阳虚怕冷,尤其是女性和老人,体质本来就偏寒,再加上现在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贪凉喜湿,吹空调喝冷饮,过度吃寒凉食物或者药物,这些都会导致我们体内阳气受损,从而出现虚寒症状。而艾灸正是通过补阳气的功效,起到改善体质,消除虚寒症状的作用。

比如常见的宫寒痛经,就是因为子宫寒冷引起的疾病,而通过艾灸关元穴、子宫穴等穴位,可以很好地调节子宫功能,温暖子宫腔,从而减少月经不调、痛经的发生。 再比如风湿骨病,很多人因为工作原因需要长期久坐,这样很容易引起关节冷痛僵硬,甚至关节疼痛肿胀发炎,其实这是由于久坐损伤阳气,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局部肌肉和筋脉缺血缺氧所致。此时如果艾灸命门穴、足三里穴、阿是穴(即疼痛部位),能够明显感受到热量,就可以有效地疏通经脉、活血通络,从而缓解症状。

当然,除了以上,还有很多其他症状可以通过艾灸得到改善。 艾灸的作用就是调补阴阳,而调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祛病保健。无论是阳虚还是阴虚,只要出现了虚弱的症状,都可以通过艾灸的方式补回来。 不过要注意的是,虽然艾灸具有补阳散寒的作用,但若是体内有热,还是应尽量远离艾灸,以免加重内火。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应尽量避免艾灸,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葛家萦葛家萦优质答主

艾灸可以通经活络,益气活血,培补元气、提高免疫力、调整阴阳失衡、扶正祛邪。中医常用以治疗急慢性腹泻、失眠、宫冷不孕、面瘫等,并可用于中风的辅助治疗。

艾灸不同于针灸,一般人容易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自行施灸,但要掌握火的大小,以免造成烫伤、走失。由于艾灸的效果明显,近年来,在国外日益普及,受到各国人士的推崇。

一般初学者可以从较易操作的督脉、膀胱经开始。可以每天灸1次,1次30~60分钟左右。也可隔天灸1次。如果有病症,可根据病症情况而另做安排。如果灸到背部的肺俞和大杼穴可以增强肺功能,防止感冒,所以秋季宜经常灸背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