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斋是什么生肖?
“食斋”并不是一个完整、精确的词语,它实际是“施斋”的意思;而“斋”是指佛教徒用素食供奉神灵或举行佛事活动时的饮食。所以“施斋”就是指布施给僧尼等宗教人士吃。 《礼记·檀弓下》有“施於有政,弗忘宾主;施於有德,勿失幽隐”——意思就是说,参加宴会时,有地位的人不能把没地位的人忘记;举行仪式的时候,有德行的人不要遗漏了道德低下的人。(这里的“德”不是指品德意义上的德,而是泛指身份)
在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盛行,很多富贵人家都养着众多的僧人,这些僧人不仅住在富贵人家里,而且吃穿用度都和世俗中人一样,甚至更好。因此这时“施斋”的意思就是“供养僧尼”了——因为僧尼需要饮食,所以他们将粮食用来供奉神明和僧尼。
到了唐代,由于科举制度的成熟和其他措施的影响,社会风气开始由佛教转向儒家,佛教的影响力逐渐衰落,“施斋”的含义也逐渐发生了改变。唐玄宗时颁布过一条命令,规定每年三月三清明节这一天,全国百姓都要祭祀祖先,这一天只能吃素——“京兆府各园苑,并宜禁止宰杀生命,尽释囚徒,常设水陆道场,修斋行道。”“水陆”本来就是佛教术语,这个“水陆道场”显然是把佛事引入了清明祭祖的活动当中。
宋代以后,“施斋”这个词逐渐淡出中文口语,变成了书面用语,含义也局限到佛教领域。现在经常看到的有关“施斋”的说法都是源自于此时。 现在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是佛教徒,总是以佛门弟子自居,其实绝大多数人的信仰程度都很低,只是把佛教的一些观念吸收利用而已——这种自诩与真正的佛教徒相差甚远。而他们所谓的“施斋”实际上也只是吃了一点素菜而已,根本不可能真正产生“施斋”的意义。 当然,如果你仅仅是不想吃肉而已,那很简单啊!不想吃肉就不吃好了,也没人强迫你吃,更谈不上什么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