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何时搬到通州?

萧三梅萧三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真不知道,我离开北京前往南通工作已有两年了,通州的规划我是看着长大的,但是我真的没有听说过关于搬迁市区行政机构的计划或风声 当然作为外地人的我感觉搬与不搬意义不大,因为北京除了交通和空气污染问题其他都挺好的,环境也不错,要是让我在通州和北京内城区之间选择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通州,毕竟通了地铁以后去市区很方便,而且通州的环境质量要比北京好很多。(当然我不可能让我的家乡南通变成首都) 我想说的是通州的新区建设并不是什么“北京城市副中心”,而是一个现代化新城区,这一点要搞清楚 北京的城市发展跟天津不一样,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一个港口,所以天津的外地人口虽然多但是天津人对外地人的态度还是挺好的,北京则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这个身份决定了北京的房价、物价水平还有北京人对外地人的态度,这是由北京的地理条件决定的,北京的地质结构属于山地丘陵地形,不适合大规模开发,又由于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所以城市发展必须注重环境保护

至于有人提出把北京的人口和行政机构转移到河北去的想法是很可笑的,现在京津冀一带的交通已经相当拥堵了,如果再把那么多的机关单位和人口放到了河北,那京津冀一带的日子还过不过了,当然这些拥堵的车辆中有一部分是来自廊坊的汽车,如果把汽车都放到廊坊市去是不是就轻松了,其实也不尽然,因为北京周边的高速公路都是以环为主,比如环北京、环天津,将来说不定还会有环唐山,你要想把车放在周边哪个市也好不了多少,关键是这周边几个城市加起来也没多大,还不如北京一座城市的占地面积呢

堵丽梓堵丽梓优质答主

在建国初期,北京市政府就已经做出了迁都的计划,北京市政府率先搬迁。

在北京市政府率先搬迁之后,是北京的15所中小学,以及医院铁路局等重要的民生部门的搬迁,为老城区的改造提供空间。

北京市人民政府大楼曾经是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北京百货大楼”就是以这座大楼作为参照物修建的。北京市政府大楼位于北京市区的长安街边上,东侧就是天安门广场。

1958年5月19日下午,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北京市第二届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北京市第二届人民委员会正式组建。5月20日,北京市第二届人民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会上,彭真市长宣布:为了分散北京旧城人口,适应首都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将由北京市前门箭楼东侧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原址,搬迁到通县(今通州区)运河东岸的大营盘。

同时,北京市人大还决定,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及其所属机构从1958年6月开始,分若干批逐步迁往通县大营盘。北京市人民委员会的全体同仁,即将离开生活和工作多年的“北京城”,到通县大营盘建立新家。虽然当时通县大营盘非常落后和荒凉,但北京市人民委员会的同仁们仍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信心,他们纷纷为新家的建设献计献策。

北京市人民委员会搬迁方案的出台,立刻成为北京市民关注的焦点话题,报刊、广播等舆论工具也迅速报道了这一重大新闻。人们对北京市人民委员会搬迁到通县持不同意见,有的赞成,有的反对。赞成的一方认为,北京市政府搬迁对于缓解北京旧城人口负担太重,交通拥挤,旧城改造以及北京市经济发展等确有好处。同时,将北京市政府搬迁到邻近北京旧城的通县大营盘,还可以推动通县及通县大营盘周围的经济发展,使这一地区迅速繁荣起来,这种“以大带小,共同发展”的搬迁安置方案,更有利于推动首都经济的全面发展。而反对的一方则指出,北京旧城自金代建都以来,已有800多年历史,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等始终未有变更。现在将北京市人民委员会由北京旧城内搬迁至通县,实属不妥,这样做既不利于北京旧城的改造,也可能破坏北京旧城古都风貌,影响北京旅游业的发展,既不利于北京旧城的繁荣,也不利于“以大带小,共同发展”。尤其是通县大营盘交通落后,市政基础条件匮乏,将北京市政府建在此地,更不利于北京市政府工作的开展,恐怕会产生“高射炮打蚊子”的恶果,既浪费了人力财力,又达不到集中力量,快速解决北京旧城交通拥挤等严重后果。

北京市人民委员会搬迁之事就这样一波三折,一再拖延,搬迁日期一延再延。

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之后,人们开始把北京市人民委员会搬迁通县之事逐渐淡忘了:一方面,北京市政府搬迁工程因人力、物力和技术力量不足,无法在短期内完成;另一方面,北京旧城区大搞各项建设,人口和建筑面积不降反增,旧城改造成了“空话”。于是1958年的北京市人民委员会搬迁事件,就这样结束了,北京市人民委员会仍然稳稳地坐落在前门箭楼东侧的老地方。而通县大营盘的那块儿北京市政府搬迁新址,则静静地沉睡在那里,等待着下一次“召唤”。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