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五行属什么关系?
《周易》和《黄帝内经》中,都提到了“五行”,而且都是以木火水土金作为论的。现在的人解释五行,一般都是以金木水火土来划分的。其实这是误解。金木水火土是五行的具体方位。 《说文·行部》:“南方之行,曰炎,从行;北方之行,曰寒,从冰;东方之行,曰温,从日;西方之行,曰燥,从辛;中央之行,曰湿,从水。”这里讲的很明白,东南西北中是5个方向,每个方都有对应的五行。
而金木水火土,只是五个特定方向的统称(见《淮南子·天文训》):“凡此五方,皆得其和,不生病患。” 所以说,古代的五行和现在的五行含义是不同的,现在的五行是从古代的五形演化过来的,它是以金木水火土为符号的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重要组成部分,它深深影响了中医、中药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金,指的是西方之物:金属、刚强等;木,指的是东方之物:草木、柔和等;水,指的是北方之物:冰雪、寒冷等;火,指的是南方之物:炎热等;土,指的是中央之地:肥沃、润泽等。 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中,也贯穿了阴阳五行学说的思想。因此有了“五行”之说。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脾者,土也,病则虚矣。”“肺者,气之本。”“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胆者,中精之腑。”
在中医理论里,五脏具有不同的功能:心主血脉,又主神明;肝藏血,主疏泄;脾主运化,又主统血;肺主治节,又主宣发肃降;肾主藏精,又主气化蒸腾。这五脏就像是一个大机器的五大部件,它们分工合作,又相互协调,共同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而在《黄帝内经》中,对人体五行分布是这样描述的:“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中间的人,阳气半阴半阳,所以人体的中焦是最关键的部位,是人体阴阳交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