睛五行属性是什么?
《说文解字》中说,“目,象形”,意思就是眼睛的样子就是像“日”。段玉裁注曰:“会意,从日,从月。日月为之明者,此谓日月之明。凡目之所见谓之明,目暗谓之冥。”意思是说,眼睛里能看到东西,是因为有了阳光(日)和月光(月)的缘故;而夜里或者雨天看不见东西,是因为没有日月的缘故。所以,古人在制造文字的时候,“目”字的形状就像两个月亮。
《甲骨文编》中收录的“目”字有两种写法,一种像今天的“目”字,上边是日,下部是月。另一种像今天“自”字的上半截,有横画,无竖折。这两种字形在今天都已经消失了,但它们的本义都是指“眼睛”。 金文的“目”字,形状和甲骨文差不多,但上下结构变为左右结构了。小篆的“目”字,把金文中左边的弯勾简化成一字头,又变成了上下结构。隶书、楷书继承了小篆的字形,一直到今天的简繁汉字,“目”字都是上下结构。
在汉字的六书之中,“目”字属于形声字。它上面的“日”和下面的“月”都是它的形旁(也叫“构件”),表示这个字的含义与太阳和月亮有关。中间的笔画(也就是偏旁部首上的竖笔)是它的声旁,标示这个字读作mu。这种形声字,在现代汉语里相当普遍,比如“晴、暗、朦”等字都属于这一类。用形声造字的方法来推测,“睛”字也应该属于形声字,它的结构应该是上下结构的。但现代汉字里存在很多例外情况,“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