侹字五行属什么?

茅晓林茅晓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侹,读[ tǐng ]、[ lìng ]。《玉篇》云:“侹,长之貌。”“侹”的本义是指“身材(特别)修长”。《集韵》引《说文解字》日:“长也。从人,廷声。” 由此可以看出,“侹”和“婷”都有“长”的意思,且都和“廷”有关。但“婷”是从“女”旁,所以“婷”的字形结构是“女”字边;而“侹”则是由“人”和“廷”组成的会意字。

“婷”主要表示女性的体态美,而“侹”则更多的是表达男性的身材高而且挺拔。 其次,“侹”还有“平”的意思。这源自于“庭”本义的延伸。

因为古代宫殿前有狭长的庭院,且多为长方形,故“庭”字的本义是“厅堂”或“朝廷”,其引申义有“平地”、“广场”等意思,进而又有了“平坦”、“平安”等含义。而“侹”就是由“庭”的“平坦”义而来的。

《广韵》云:“侹,平地。” 从字形上看,“亭”是由“高”和“廷”组成会意字,且二者是上下结构,“高”在上面,“廷”在下面。所以“亭”的字形中同时也包含了以上两组含义,既表示“高耸的亭台楼阁”,也表示“平坦的路”。在表示这两种含义的时候,“亭”的使用频率最高。

《礼记·月令》中有“命乐师习舞,教乐工操练乐器,以欣赏《韶》舞”的句子,其中的“亭”字就兼表两种含义。 “亭”还常用来指“亭子”。这种建筑多建于路边或花园里,与马路相连,人们可以在里面休息、纳凉。 另外,“亭”还是姓氏用字。

桂菡璐桂菡璐优质答主

“侹”字的五行属性,在《新华字典》中,是注为“木”的;而在《康熙字典》里,则是注释为“火”。 那么,到底是哪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 请各位高手不吝赐教!

1. 在百度贴吧里,看到有人引用过《康熙字典》来作为他的解释依据,所以在此也照搬过来。 这是《康熙字典》中的解释: “侹”字,读音tiàng。同“挺”。 从字形上看,“侹”的字形,跟“挺”的字形完全相同,都是上边两个“止”字,下边一个“挺”,且“停、挺”二字都作左右结构,从字形上看二者应该属于同源字。

2. 用《汉语大字典》查了一下,结果如下: 可见,与“仃”和“侗"类似,同样属于上古音声母d组的“亭”,在古代也有不同的写法,有“广+丁”结构的“亭”(或写作“楟”)和“广+丁+立”结构的“亭”。

3. 最后引用一段网络上的文字,来自一位网友的帖子,仅供参考—— “‘侹'字,读平声;其本义乃‘直’之一种形态。” ——引自《汉典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