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大豆产量低?

阴腾灵阴腾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第一,中国人没有把大豆当成重要粮食作物来对待。 中国自古就是小麦、大米为主的粮食产区,玉米是现代才引入国内的,而大豆更是明代才开始普及种植(明成祖朱棣命宦官李实主持河南、山东的屯田事务;李实在河南省北部地区推广水稻和小麦种植的同时,在黄河故道上开创了一片以种稻为主,间作大豆的“江南式”稻田)。所以大豆在传统中国农业中始终处于边缘地位。这种轻视大豆的传统延续到了近代甚至当代——上世纪50年代东北大面积推广植棉时,大量土地被调整为种植棉花,以致于后来的油料短缺和粮棉比过高(60%以上)都负有历史责任。 另一方面,现代大豆的主要产地美国、巴西和阿根廷都是草场丰富、水土条件非常好的地方,可以不计成本的放开生产。而中国地少人多,要维持足够的口粮,确保粮食安全,就不可能对耕地和土壤给予过多的投入(尽管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行休耕制度和黑土保护措施,但耕地质量仍然难以达到美巴阿等地的水平)。

第二,中国的豆科植物遗传育种落后。 大豆在中国的落后不仅体现在种植面积小和产量低,还体现在品种改良的速度非常缓慢。中国有大豆基因库,也有自己的科研团队,但在遗传育种方面与欧美国家乃至后起的日韩相比都有着巨大的差距。中国的大豆研究人员虽然能够从美国农业部等机构获得一些种子资源,但却无法深入研发。因为商业种子行业是中国目前唯一被外资垄断的行业,孟山都等公司在中国市场拥有绝对话语权。

第三,中国的豆农育种能力薄弱。 我们常常看到美国农场机械化播种和收获大豆的景象,却很少见到中国农村用农机耕种或收割大豆的画面。原因就在于中国农民自己培育的品种适应性差,而且品质低。中国的很多豆农还是沿用传统的育苗、移栽和撒播的方式,自家育种的黄豆不成气候,只能依赖进口种子或者经销商提供杂交制种田。而这种自留种和杂交种植的模式很难提升大豆的单产水平和质量等级,进而无法满足压榨企业对原料的需求。最终,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了中国大豆进口量的居高不下。

阚京岩阚京岩优质答主

这跟中国人种豆习惯有关,在耕地不足的情况下,优先使用肥力好的地来种植水稻等作物,因为大米是我国最主要的口粮品种之一,而且可以加工成食物或者做酿酒原料。而大豆作为食用方面则较少,主要用于榨油和工业用油; 而在东北很多地区都采用大豆作为主要农作物,原因是这里适合这种作物的生长且不需要深耕,对水资源的消耗也不大。所以东北地区是主产地。但大豆的出油率只有15%左右(毛油压榨),所以需要大量的土地面积才能产出足够的食用油量(每生产一吨菜籽油约需3.7-4.8公顷的土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