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还有第一产业吗?
上海的“第一产业”是农业,但和传统农民种田的农业不同! 来,看看1950年代上海的第一产业是什么—— 猜猜这是什么? 这是上海在1956年办起来的养鸡场,位于今静安寺附近,占地13.8公顷,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国营养鸡场,拥有4000多只饲养鸡,以及200多只种母鸡。 为什么当时要建这么大的养鸡场呢? 因为上海缺鸡啊! 真的缺鸡! 鸡竟然还是进口的! 上海当时没有自己的土鸡品种,吃用的鸡都是外面来的洋鸡(美国鸡)、乌骨鸡等,甚至肉用鸡还从国外进口。
因为上海人口集中,而传统养鸡多是农家散养,产量低。为了供应上海市民的需求,就必须建立科学养殖的规模化养殖场。 于是就有了这个国营上海养鸡场,实行的是“公司+农户”的模式,收购农副产品为饲料,加工成配合饲料,提供给养殖户,同时提供技术服务。 但除了满足本市需求之外,这个养鸡场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出口创汇,它制造的鸡肉罐头,通过海运销往第三世界国家,其中就包括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