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指数如何计算?
对于上证180、沪深300等指数,采用成分股加权指数方式编制和计算。 所谓权重,就是对一只基金或者股票在总指数中的占比影响程度。那么怎么来确定每只成份股的样本股权重呢? 通常来说有两种方法——自由市值法和加权价格法。 “自由市值”法是指以成份股市值与总市值之比作为样本公司股票在指数中的权重。该方法的优点在于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缺点是当市场出现非理性下跌时可能使一些市值相对较小的股票被过度剔除,从而削弱指数的反映能力。 “加权价格法”是根据成份股市值的大小赋予不同的权重,然后以加权价格求和的方式获得成份股价的总和。这种方法比较公平合理,且能保证成份股在指数中所占比例基本不变。 上证180及沪深300采用的是“加权价格法”。
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大部分指数都是采用的加权价格法来计算。 以沪深300指数为例,其计算方法如下: 在上述公式中,P为股价,F为流通市值,n为样本总数,权重因子每周调整一次(每年调整25次)。 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如果全部成份股的股价都上涨1%,则指数将上涨1.094%;如果全部成份股的股价都下降1%,则指数仅下降0.906%;如果所有成份股的股价都不变,但流通市值增加了,指数也将上升。反之亦然。
所以,用以上方法得到的上证180、沪深300指数,更接近真实的价值变动,避免了因个别成份股涨跌对指数走势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况发生。这种计算方法也使指数更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 另外,由于各股票所占权重不同,因而对总的指数变化所起的作用也就不一样了。例如,某只个股所占权重为5%的话,则它每改变1%,就会带动总指数改變5/100=5%。而如果一只个股的权重只有1%的话,那么这只个股哪怕涨跌100%,也不会对整个的大盘产生影响!
当然,根据大盘行情的变化,这些成份股的权重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具体是如何调整的请见以下介绍。 以上是上交所对上证综指编制方法的调整,其中主要调整了三个部分:一、新股纳入时间缩短至上市后的第11个交易日,二、删除历史数据中过去两年的数据以及ST股的数据,三、对现有样本股进行定期调整。 对于此次调整的原因,上交所表示主要是考虑到近年来证券市场的发展状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为了顺应市场的变化并更好地反映上海证券市场的整体状况,因此做出相应的修改。不过,目前这一方案是否一定会通过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