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农场有哪些景点?
1、福建省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原址,现校址在鼓楼区洪山镇上州路43号 原为福建师范学堂(今福建师范大学)校本部旧址。辛亥革命后改为福建公立师范学校,1921年改称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50年为省立福州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与省属福州女子师专合并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更名为福建师大(“文革”中曾先后易名为福建第一师范学院和福州师范大学); 原址现存西花厅、大礼堂等建筑群和部分围墙及校区内的榕树、银杏等古树名木,其中西花厅系1956年朱德委员长视察母校时题额并亲笔撰书的纪念性建筑,199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保存有建省前的民国政府代总统李宗仁的故居。
2、福州市人民政府原址 位于鼓楼区古田路10-1号,原为林则徐祠堂(俗称“三坊七巷林家宅”或“林公祠”),是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由林则徐的亲属捐资兴建以祀其先人的祠堂。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改为福建官立中学堂,嗣后改为福建高等师范学校、福州府立师范学校以及福建省立第二中学校园,1923年8月,由当时的教育厅厅长郭秉文主持迁往仓前山现福高位置改建为福建省立第一中学校,故旧称“仓前学校”(亦简称“一中公”或“一中”)。解放初设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地址于此,1950年后为福州市人民政府驻地。现为福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1996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福州第一中学前身——鼓楼民小 位于鼓楼区古田路10-1号的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旧址内,即原福州一中的校园,创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的“义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私立鼓山小学堂,始称“鼓山国民小学”,1919年春正式改名为福州第一中学,至1923年迁往仓山之前一直作为福州一中校园而沿用至今。校舍多为清末所建砖木结构平房;另有2幢中西合璧的楼房,一座为建于抗日战争期间的二层西式水泥楼群(现辟为“历史陈列室”),另一座为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二层苏式砖混结构礼堂,均系省级保护文物单位。
4、福建省教育厅原址 在台江区交通路104号(原台江区政府院内),这里曾是省教育厅大院。大门上方有一块古色古香的横匾,写着“福建省教育厅”六个大字,门两侧还有一副对联:“培育万木当春育;造就英才尽凤雏。” 这座大院的建筑具有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粉墙黛瓦,红柱绿窗,显得典雅别致。这座老院始建于1935年,占地近二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间一百多间。如今的大院已没有昔日的辉煌,有的只是几棵参天大树和一些残破的房屋。 但令人难以忘怀的还是那栋古朴的四层楼房,这栋楼不仅是省教委的办公楼,也是省教委的“标志”之一。从这条小巷口往里看去,就能看到这栋建筑。据说这栋楼的建筑风格很有特色,融合了中外建筑的特色,既不是西方的风格也不是传统的风格。现在这栋楼仍保持着原来的面貌,楼上是省教委领导们的办公室,楼下则是一些行政部门的办公室。
5、长乐华侨中学 地处福州市长乐区漳港镇,位于机场高速公路和营滨公路交汇处,依山傍海,环境优雅,占地面积80多亩,是一所集初中、高中于一体,具有良好校风和优美环境的现代化学校。现有教职工177人,学生2656人。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四季芬芳,被评为“福建省绿色学校”“福州市花园式单位”。该校创办于1956年,原名漳港初级中学,1977年复办高中,1995年定名为长乐华侨中学。办学几十年来,为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近年来,该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目前,全体师生正朝着建设“文明、团结、活泼、进取”的学校这一目标而努力迈进! 学校地址:长乐市漳港镇机场高速路口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