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哪个城楼?
西安古城内的城楼有四座,东为春明门,南为明德门,西为定鼎门,北为安远门。西安在唐时曾有九座城楼。在九座城楼中,最能说明盛唐帝都气象的,还要算是位于城中心的太极宫太液池边的承天门。此门“十一开十一闭,未尝有迟”。
原因何在?因为在此门城楼两侧,当时设有东西两市,市内店肆林立,琳琅满目,争相斗艳。市场内有各国胡商坐生意,有卖奇珍异宝的,有卖各种珍宝玩玩的,有卖绸布衣物的,有卖调味品的,有卖书籍文具的,有卖医药器的,有卖海鲜的……市场内还有卖唱的,有说书的,有玩杂技的,有赛驴马的,有演武术的,有“相面算命”的,有算“签”的……于是胡汉争辉,商贾竞逐,行行色色,总共有三万余人,昼夜喧呼,昼夜不绝。
不仅如此,当时的大臣贵族,文人士大夫,还有佛道之流,都喜欢在此门城楼下喝茶看戏。有个叫赵璘的人,在《因话录》中回忆起当年情景时,还谈到此地梨园子弟演出的剧目:“每冬月,御沟涨水,则于此两楼间,结棚如都市,唱新录戏曲。”可见这里有戏可看,还有新词乐谱可听。
唐末,这座城楼毁于战火。唐长安城破后,相继建起城墙和城楼。明代迁都北京后,这里变成了百姓居住的地方。如今西安人说的“城楼”,实际是明清时所建。唐代的城楼何所存,只能从诗中见一角风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