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需要明确的是,心理教育并不是一门学科,而是对于人的一种认知。因此并不能像传授科目知识一样去教授给学生。但这并不是说心理教育不重要,或是没有用。恰恰相反,心理教育是重要的,也是有用的。 只不过,和传授其他知识的学科不一样,心理教育更注重“悟”而不是“传”。就好比同样是一盘青菜,有的人做出来的青菜汤味道就是好,而有的人做出来的却是臭臭的,这就是技巧的问题。同样,同样是一个心理小案例,不同的老师来讲解,可能出来的效果就是大相庭径的。这是源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人生经历,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同样的内容,由不同的老师来教授,对学生所产生的效应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可能学生听着觉得此教师风趣幽默,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下课后学生主动索要老师的联系方式;但有的可能学生听着觉得这个老师说话枯燥无味,课堂纪律严苛,甚至会产生厌恶的情绪……这其实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自身的“学”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就没有方法了。其实,不管是传授还是领悟,都是需要有方法的。如果教师能够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常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那么对于帮助学生解开困惑、培养健全人格必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对待学生的心理能力。那具体要怎么做呢?
1.多了解一些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 作为一个小学老师,理应懂得小学阶段的孩子在认知、情感、社会等方面会有哪些发展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后续的教育教学。
2.多吸收一些关于教育的理论知识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要懂得教学的基本技能,还要懂一些关于教育的理论知识。只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
3.多接触些关于心理学的知识 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性综合性的学科,与很多行业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学常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