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在哪个位置击球?
这个位置其实很讲究的,因为人的视线是向下看的,所以当你站在左侧发球时,眼睛的视角其实是右边,那么当你把球发到右侧底线时,你的眼睛其实是看到左边底线(也就是对方的右半场);同样的道理反过来,你站在右侧发球时,如果你的眼睛是看向左边的,那么你发向右底的球就会直接打到对方中路(左半场),这就是很多球员会特意锻炼自己的“假动作”的原因所在了,这个假动作就是利用你的视角特点,让对方误以为你要打左边却实际打到了右边 。
当然,这个练习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只能练到发球,不能练接球和进攻;二是不能增加上旋(不要刻意去提高球速或加大力量),否则就达不到训练的效果了。当这两个条件都具备时就可以开始进行下一步的训练了。 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技术环节了——加力推挡!所谓加力推挡,就是用比正常打球更大的力气把球推出去,其重点不是在于“推”而在于“挡”,因为你已经减少了上旋,所以只要你的步伐和手腕能及时跟上,这种推法是不会造成出界的危险的,但是它的缺点就是会让你的体力消耗非常快。这里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器材来进行练习(如果没有器械也可以直接在桌子上面进行练习):
1、对墙推球(单脚站立,一只手扶墙(防止下蹲时摔倒),另一只手做推球动作,注意不用全力,直到感觉身体平衡为止);
2、对墙挡球(同上,只是这次用双手抱头挡住来自墙壁的球);
3、前臂绕圈(将前臂横放在桌面上,然后快速旋转,就像电动钻一样);
4、手指拨球(这个练习主要是为了加强手指对球的感知能力,具体方法就是把球放桌上,用手指轻轻点住它,让它可以自由移动但不能掉下来) 每次练习时间5分钟,休息30秒,如此反复练习4次。做完之后记得对正手和反手部位各按摩一下,以防止肌肉劳损。
(1)击球落点。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把球台上的落点分为三个区域,即左方、中段和右方。如果再细致的划分,还可以分为左大角、左中段、中间、右中段、右大角等五个区域。
击球落点的准确性,主要靠引拍对拍面的调整和击球时对来球旋转及距离的判断来保证。落点的控制,首先要练准,即把球送到预定的落点,然后练活,即通过控制球的长短、旋转和弧线角度等因素做到“活”字。
(2)击球弧线。击球的弧线是靠摩擦的方向、拍型以及随挥时拍面的方位和击球时的用力方向来决定的。在一般情况下,击球时以垂直球台方向击球,其球的运行弧线为直拱弧线,此时球基本上不拐弯或拐弯不大;如果在击球时同时加一个横向的力,其击球弧线横向有所延伸,形成一个弧度较大的弧线,这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弧圈或弧线球。在有强烈旋转的情况下,弧线球落地后的第一跳跃方向有明显的拐向。
(3)击球旋转。击球旋转主要靠击球瞬间的摩擦来保证。任何一种旋转都是由方向和强度两个因素组成,如我们所说的上旋、下旋,实际上是按旋转方向来称呼的;强烈的上旋、一般的上旋是按旋转强度来称呼的。正手攻球和反手推挡都能制造一定的旋转,根据触球部位的不同,产生旋内或旋外,比如在正手近台攻球时,如果我们触球的中部或者中上部,由于击球动作基本上以腰带动的上下摆动为主,在触球瞬间产生的上下旋很少,球的旋转较弱;如果在正手近台攻球时,触球向上摩擦,由于手腕带有内旋的动作,击球产生上旋并带有旋内,如果想加强旋转,还可以加强前臂和手腕的转动,击球由球的中下部向上摩擦,这样,产生强烈的上旋和旋内。
(4)击球速度。在一般情况下,击球速度有快有慢,一般拉攻时,力求速度越快越好,而搓球时速度就慢得多。击球速度有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在外在方面,击球距离台面的远近和击球的弧线因素有直接关系;击球距离台前近,弧线短,击球速度就快,而距离台远,弧线大速度就慢。在内在方面,击球的发力大小决定。我们打球时,有加力和减力的区别,有突然加速和用蛮力的区别,因此,在击球速度上是有区别的,一般加力和突然加速速度要快得多,而蛮力速度要慢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