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肖会诅咒?
“以牙还牙”,这是很多人都有的潜意识吧。在动物世界中,“以牙还牙”更是普遍存在。例如野生的黑猩猩会用树枝抽打攻击者;而环尾狐猴则更厉害——它们会像人类一样用“手”(实际上只是前肢)掐住对手脖子,用力摇动,直至对方死去。 那么到底哪种动物具有“以牙还牙”的特性呢?是灵长类吗?非也非也——一项2015年的科学研究发现[1],具有“以牙还牙”特性的,是草食性的大象! 研究人员给13头大象戴上追踪脚环,来跟踪监测它们的社会生活。结果发现,当这些大象受到威胁时(包括被其他同类、人类或其他动物攻击),会出现两种防御反应——“逃避”和“进攻”——并且“进攻”是一种更为成熟的防御策略(见图)。 当一头雄性大象受到威胁时,它可能会冲向前去用鼻子攻击对方,并用象鼻卷起泥土、石块等投向敌人,同时用眼睛狠狠地盯着对手,发出巨大的咆哮声;而如果是一头雌性大象受到了威胁,它会快速逃散或是用鼻子攻击,但一般不会进行追击。
除了大象之外,其他动物似乎并不会把“以牙还牙”作为应对威胁的第一选择……直到最近我们才知道,这种特性其实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之中 ——2019年,科学家对178种哺乳动物的攻击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以牙还牙”是最为普遍的报复手段,不仅存在于灵长类中,而是几乎所有哺乳动物都有着类似的习性 [2]。 比如你在森林里遇到一只野猪,它可能只会拱你一脚,但如果你招惹了一只马,你可能就惨了——它会骑在你身上,用蹄子踩踏你。
当然,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并非所有人都会使用“以牙还牙”这个技巧。这可能取决于年龄、性别和行为经验等诸多因素。 对于“以牙还牙”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攻击性行为。我们都知道,人类是具有社会属性的高等动物。所以我们的攻击性行为往往不仅仅来源于本能,更多的是来自社会化过程——看到别人这么做了,我们也跟着学。因此了解这种行为的起源有助于我们正确引导孩子的社交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