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所得是什么生肖?
是“子鼠”。 子鼠在十二生肖中性格最活泼,好奇心最强。它不怕生人,看见谁都吱吱喳喳地乱叫一通,然后跑得不见踪影。在十二生肖中,它是唯一一位既不会打斗,又不会偷吃的生肖。 正因为这样,人们给子鼠的形象定型为“一无所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子鼠代表的是“虚无”,也就是什么都没有。
所以古人用“子鼠”来象征那些一无所有而又到处乱窜的罪犯,称之为“盗贼”; 《晋书・宣帝纪论》: “亮以懿应期投鼠,超以世膺猜,并受诛戮。”李贤注引张华曰:“武王伐纣,飞廉奔周。武王之师已济河,飞廉惧而不战,散游原野。武王追禽之,获其五戎。” 这里的“五戎”指的是五只老鼠。
到了近代,这种寓意“一无所有”的“老鼠”,成了被人鄙视和嘲讽的对象。 有很多人把那种无法无天、穷凶极恶之人称为“泥鳅”“老鼠”或“耗子”。
1927年3月24日,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在上海开幕。会上讨论了蒋介石提出的整理党务案,其中包括一项决定,即由国共两党各推荐一名委员组成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查党员。 由于国共合作处于极其复杂的状态,所以这个由国民党和共产党各推举一名委员组成的审查党内分子的委员会,实际上成了一个双方互相监督的机构。
当时,中共方面的代表是顾孟余教授,而国方代表则是一个姓胡的人(可能是一位姓胡的国民党中委)。因为国共两党都是刚刚经历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而且都刚在上一年成立不久,所以这两个“一穷二白”的党组织碰在一起的时候,彼此都非常客气。
然而让国方代表感到吃惊的是,第二天,中共代表顾孟余教授送来的审查报告中,列举了很多共产党员的姓名——这些同志不是托派就是共党,根本不是国民党员! 于是,胡代表大怒,他指着顾教授的鼻子骂道:“你这是什么意思?你要搞什么鬼?你把我们这些人当成了什么?”
后来还是中共代表顾孟余教授心平气和地向对方解释了原因:我们共产党人是这样纯洁,一穷二白,没有什么可以损失的…… (顾孟余,1886-1950)